close

本報2015年12月17日台北訊,特約記者廖靜蕙報導

像台北陽明山、高雄柴山等位於都市邊陲的保護區,提供了人們環境教育、研究、保育生物多樣性、供應水資源以及創造旅遊收入,另一方面卻無法避免都市化擴張及人口增加帶來的傷害。該怎麼減少破壞、增進保護區服務功能來增加都市韌性?國際保育組織提供了「都市保護區最佳實踐準則」,為都市保護區提供健檢方法。

守護都市保護區,也能增加城市韌性。圖為柴山,典型的都市保護區案例。攝影:黃嘉隆。

全球一半人口生活在都市內,且未來還會持續增加,世界自然保育聯盟(IUCN)預估2030年達到61%;與此同時,保護區也以各種方式與城市產生連結。WCPA(世界自然保育聯盟設立的「世界保護區委員會」)在2014年出版的都市保護區工作手冊當中,提出涵蓋30項準則的《都市保護區:概說與最佳實踐指南》(Urban Protected Areas - Profiles and best practice guidelines);台大名譽教授王鑫介紹,這些項目是提供都市保護區經營管理者參考,達到越多項目,代表都市保護區越健康,連帶是影響都市韌性(Resilience)。為都會保護區打分數:30項都市保護區實踐準則

1.在都市保護區內對所有民眾提供通行權,與接觸少數族群與弱勢團體的機會;2.讓民眾產生地方所有權的感覺;3.善用志工與支持團體的優勢;4.與不同對象進行溝通;5.展示、促進與推廣良好的環境行為;6.展示、促進與推廣接觸大自然對於健康的益處,以及良好的飲食習慣;7.防止亂丟垃圾;8.犯罪預防與起訴;9.減少人與野生動物的互動與衝突;10.控制盜獵;11.控制動植物入侵外來種;12.促進都市保護區與其他自然域的連結;13.幫助自然融入人造環境,並打破「自然」與「都市」之間的文化藩籬;14.管控非法建物;15.監測並管理水資源;16.管控野火;17.減少噪音與人造光害的衝擊,並且持續關注電磁波的研究;18.與共享管轄權或鄰近範圍的政府機關合;19.與具備附帶任務的機關(如縣市政府、保育警察、林務機關等)進行合作;20.網羅支持者與盟友;21.與大學合作,進行都市保護區管理人員的培訓;促使大學利用都市保護區進行學術研究與深度學習;22.學習他人的合作經驗;23.推廣與維護都市保區;24.讓都市保護區成為國家與全球自然保育的優先項目;25.創造與拓展都市保護區;26.推廣尊重都市保護區與偏遠地是有差異的組織文化;27.瞭解政治技巧是成功的關鍵,增強它們並建立政治資本;28.從各式樣的來源中尋找資金;29從國際組織與交流計畫中學習優點;30.透過研究改善都市保護區。

王鑫表示,台灣大多數項目都已具備,但仍有10項有待改善。例如第9項,人猴互動與衝突,第11項外來物種入侵,仍未能意識到棄養寵物、流浪犬對生態系的影響。

9.減少人與野生動物的互動與衝突。圖為柴山的台灣獼猴。攝影:廖靜蕙。

都市保護區的N道陰影:中:14.管控非法建物;攝影:廖靜蕙左上:10.控制盜獵;圖片來源:東勢林區管理處左下:16.管控野火;圖片來源:台東林區管理處右上:11.控制動植物入侵外來種;攝影:廖靜蕙右下:7.防止亂丟垃圾;攝影:廖靜蕙指認都市保護區的多個方法

綜合學者意見,台灣可以幾個角度認知都市保護區:

從都會區分布的角度來看,陽明山、台江、壽山、挖子尾、關渡、華中橋、新竹濱海等,都可以算是都市保護區:

從水系來看:以淡水河為例,可以串聯三座有紅樹林分布的保護區;其他如大甲溪、高屏溪都應有類似的概念。

從山系來看:以陽明山為例,可與周遭水系,輻射狀連結區外的集水區;高雄則有民間的柴山湧泉調查,都有都市保護區的意涵。

從都會區內的公園綠地來看,其或可成為生態網絡與廊道的基礎。

這些保護區以各種不同的法令規範,學者表示,政策是工具,即使IUCN的保護區分6大類(有些意見將社區保育列為第7類),也強調針對不同管理目標,進行不同的管理安排,是不同「類別」的概念,而非不同「等級」。

在國內,國家公園肩負保育與遊憩的任務目標,自然保留區在於保護一塊不受人為干擾的荒野,野生動物保護區在維護野生動物的棲地,皆有其目的;必須依據保護的標的進行不同的經營管理。為都市增加韌性 不能沒有保護區

在此之前,不妨先了解保護區的發展趨勢,王鑫多次參與WCPA,提及2003年在南非的保護區大會,首度表達了對「都市保護區」的關切,隨即成立都市保護區工作小組(Urban Specialist Group),10年來走訪各地的都市保護區,包括香港、台灣。他們到訪陽明山國家公園時,目睹了退役兩星級將軍擔任志工,諄諄不誨的跟孩子們解說,因此在隨後出版的工作手冊,即將陽明山國家公園解說志工列入專章。

工作小組從各地都市保護區實務中,整理了幾個重點,首先,都市保護區提供都市居民在大自然中遊憩的機會,促進人類的健康與福祉,提供青少年兒童直接接觸大然的機會,對社會互動來說,都市保護區是重要的公共空間,促進社會和諧。

其次,都市保護區也是幫助都市民眾建立地方感的地方,並為自然保育營造都市選區,因為多數人口集中在都市地區,保育活動需要透過選民支持與捐獻,才能確保其在人為干擾強大的地區裡營造生物的庇護所(refuge)、生態網絡(或廊道)或生態跳島等功能。

此外,都市保護區也提供機會學習自然與永續、展示與推廣良好的保育行為、提供生態系服務系統,如供應與儲存乾淨的水;保育海洋與淡水魚類;降低空氣污染、減少疾病傳染的風險,降低都市熱島效應等,也對都市內的綠色公共設施有所貢獻,進而緩和氣候變遷。保育的事就是我們的事

另一個常見的名詞淺山生態又與都市保護區有何關聯?綜合學者意見,都市保護區與淺山生態系是鑲嵌的關係,都市保護區要擴大保育效應,勢必跟淺山生態的土地利用方式有所連結,並以地景尺度為考量,形成一個個地理單元的保育區塊或保育帶;另外,從生產的觀點來看,淺山生態系多是支持都會系統的生產地景,也是都會跟荒野的中介,重要性不言而喻。

其實保育的概念,不僅是保護區內的保護。保護區應視為最後手段的保育工具,劃設保護區往往限制人民的權利,如果限制人民權利,又需額外的資源投入,效果又不見得更好,保護區的劃設就失去意義。

學者指出,人與自然的鑲嵌多元而全面,生物多樣性保育本應融入社會每一階層,不是政府的事,也不是保育區的事,而是全民的事,需要多元的工具,讓保育的概念深植人心。在此脈絡下,台灣起步中的社區保育尤其令人期待。

View the discussion thread.

Covermark 超細尖筆眼線液日本直寄10天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workmail2 的頭像
    workmail2

    workmail2的部落格

    workmail2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